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創業人盧秀玲談創業過程心得
編輯: admin 2018-09-06
-
盧秀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,有著熱愛土地、熱愛莊稼的鄉土情懷和熱情樸實、敢想敢干的拼搏意識。改革開放之初,她便涉足了當時很少有女同志從事的建筑領域,通過自學考取了建筑工程師證書,二十余年來,她將業務拓展至河北、山西等地,憑借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在建筑行業打出了一片天空。
-
4
隨著年齡的增長,盧秀玲萌生了轉行的想法。其一是因為建筑行業流動性太強,常年累月在外奔波過于辛苦;其二是因為想回到家鄉,為家鄉實實在在做點事、出點力,帶領父老鄉親們一起創業,共同致富。
2008年正值天津市設施農業發展的初始時期。盧秀玲敏銳地意識到,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們的健康意識會越來越強,而食品安全是健康的基礎,從事安全、優質的農產品生產將會大有作為。因此,盧秀玲決定投資設施農業,主打以綠色、健康為特色的蔬菜種植,當年即投資1350萬元,在東施古鎮咀吧莊村注冊了天津市薊縣綠普生蔬菜種植有限公司。
創業過程
2008年底,盧秀玲在薊州區東施古鎮倉桑路南側創辦了占地210 畝,由54個溫室大棚組成的家庭農場,旨在為老百姓提供放心蔬菜,守住百姓舌尖上的安全。盧秀玲也為公司的發展植入了綠色、健康的發展理念,矢志為廣大人民群眾生產安全、優質、無污染的健康食品。
然而,公司的發展并不順利,在十年的經營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挫折,如企業應對病蟲害和氣象災害的經驗不足、資金和人力缺乏、市場渠道較小、產業鏈條不完善等等。在這些困難目前,盧秀玲堅持不懈總結發展經驗,解決前進道路上的難題。2010至2013年,盧秀玲堅持吃住在農場,組建了一支人才團隊,進行技術攻關,并從多角度創新解決資金、人才和產業問題,為生產出優質、健康、安全的農產品奠定了基礎。
在盧秀玲看來,發明就是用發現的思維從大自然中找到新的技術和方法。她希望成為當代的黃道婆,改革生態種植技術,并將這些技術傳遍千家萬戶,讓老百姓無論身處哪里都能夠吃到放心蔬菜。
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,盧秀玲認為,使項目活下去并成功的一顆心是一切創業的基礎,對自己有信心、對社會講誠信是企業生存的根本。創業是孤獨而艱辛的,唯有勇敢和堅強不屈,才能夠實現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