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各懷鬼胎的開會目的真是讓人困惑難解
編輯: admin 2017-22-08
-
最近,我有機會參與了一次慈善團體的開會。與會者除了我與朋友這兩個菜鳥志工之外,其他的人都有著長時期的共事經驗,因為心懷慈悲,臉部表情自然是和顏悅色,我和朋友并肩坐著,相對于在企業體開會的光景,當時的氣氛猶如一泓清泉,讓人忍不住多呼吸幾口甘甜的氣息。
-
4
然而,在單獨的報告過后,碰觸到兩個單位的協調問題,果然就因為時間點的傳達誤差,措辭與音調都開始急躁與高亢。我踹了身旁的朋友,低聲的交談著:很像公司開會喔!
可是,爭執并沒有太久,很快的有一個“讓事件圓滿”的主軸被提醒,于是大家就各自讓步,協調出彼此都可以接受的時段,和樂融融的列出計劃表,不到二十分鐘,就完美的結束會議,開始吃點心并噓寒問暖了起來。
咦?我在腦袋上掛了一個大問號,是什么訣竅讓這樣的開會氣氛急轉直下呢?
沒錯,“讓事件圓滿”。就這樣簡單的五個字,卻是習慣在企業體里花費冗長時間開會的菁英們,不曾思考過的目的。
記憶里,開會對人、對事、對公事、對私事,每一種情緒都在會議室的上空凝結成一片低氣壓,開會的目的不是解決問題,而是加深仇恨,即便在表面上不動聲色,在心頭早就五味雜陳。
那么,有什么深仇大恨不能當面說清楚,非得等到開會才能大鳴大放呢?
我曾經與一個城府很深的人共事過,他表面跟人相處和諧,很多事情不會當面顯現他的喜怒哀樂,即使某些狀況無法盡如他的預期,總也是低沈的回答:“我知道了!”,然后轉身離去的背影閃爍著寒心的冷光。
以為此人善于妥協嗎?那你就太過樂天了。等到開會的時候,這一個閃著冷光的人,開始運用凜冽的詞匯在高階主管面前將所有新仇舊恨數落一遍,臉部委屈的表情與音調的亢奮要搭配的恰到好處,所有描述都是他嘔心瀝血的腳本撰寫,被亂箭掃到的人除了瞠目結舌之外,除非有見招拆招的本領,通常也只能啞口無言楞在座位上讓老板刮一頓。
漸漸的,許多同事發現這招越來越管用,不食人間煙火的大老板平常就只是躲在辦公室里面看報表、批卷宗,鮮少揮汗微服出巡,在開會當時聲淚俱下的人,往往最能博取老板的歡心,于是有心人士在開會之前總是反復演練,決心要讓不同陣營的討厭鬼個個中箭落馬。
所以,“讓對方好看”“把事情抖出來”“一定不讓對方得逞”,這樣情緒性的字眼,竟然讓許多與會者奉為教條,說來,還真是中了電視八點檔的荼毒呢!
對與錯,通常站在不同的角度,就有了不同的堅持與詮釋,當事件的雙方都不肯站在對方的位子去考慮互相的難處時,每個推動中的案子就只是沖突點的起源,而不是圓滿完成的可能。
我曾經目睹許多公司里的會議在不斷的情緒撥弄之下,成了時間的負擔,而不是解決問題的共識。有人借助開會的場合試圖引起老板關愛的眼神,有人希望開過一次會就可以順利“干”掉一個討厭的人,也有人期待在開會的當下立即展現“狠角色”的功夫,開會成了“人”的競技場,有等待解決的“事”反倒被忽略了。
有一個朋友形容他在公司會議上被修理的情形,按納住滿肚子委屈,恨不得當場掀桌走人。
也有人描述了他在會議桌上痛擊對手的英勇事件,驍勇善戰的意氣風發,讓對方三天之內就提出辭呈倉皇離職。
易地而處,不曉得會有怎樣的悲涼?
那么,試著“讓事件圓滿”吧!如果不是渴望著攜手打一場美好的仗,總也是有緣每天在同一個“屋檐”底下共事,“十年修得同船渡”,同事一場,少說也修了十幾年呢!
下一次開會,就不要各懷鬼胎了吧!